讀書日
反詮釋:桑塔格論文集

反詮釋:桑塔格論文集

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

  • 定價:520
  • 優惠價:946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4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陳耀成/再見蘇珊.桑塔格,再見!論一位熱愛生命、文化、公義的人

    文/陳耀成,|,麥田出版2022年06月30日

    桑塔格在巴黎蒙帕纳斯墓園的墓位。 本文原刊於香港《E+E》雜誌第12期,2005年春,原名是《蘇珊.桑塔格——熱愛生命的人》。由馮美華訪談,陳耀成談論他所認識的蘇珊.桑塔格其人其事。此文將收錄於香港「貳叄書房」出版的陳耀成的最新文集《時候》,內容有所更新整理。 對 談  more
  • 劉文/在作品屢屢論及酷兒的桑塔格,為何從不公開談論自己的同志傾向?──讀《桑塔格》

    文/劉文,|,衛城出版2022年03月07日

      要被蘇珊.桑塔格這個人吸引是很容易的,但要愛上她並不容易,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她真實的內在樣貌。 《桑塔格》作者本傑明.莫瑟,在一篇《紐約時報》的訪問中提到:「傳記是一種隱喻⋯⋯它不是個體的生命本身;而是關於書寫一個人的生命。就像是一張相片──許多人都拍過她的相片,呈現不同的面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桑塔格成名作 文藝批判一代經典
問世五十週年紀念版

  在一個充斥著假象的世界裡,在真理扭曲的時代中,美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蘇珊‧桑塔格仍保有冷靜的真知灼見,致力維護自由思想的尊嚴與風格!

  本書首度發行於一九六六年,是蘇珊‧桑塔格第一本論述文集,並因此書奠定她美國「當今目光最敏銳論文家」之崇高地位。桑塔格在作品中反對各式各樣的作品詮釋,嚴格批評冠上社會學、心理學等各種理論的文學詮釋,強調回歸感官閱讀、讀者真實感受。直到今日,桑塔格的批判方法業已成為西方文學評論經典範式。

  這部作品收集了桑塔格於六○年代發表的多篇著名論述,其中多篇文章堪稱當代經典,影響許多人對藝術和文化的思考及態度,集中體現了「新知識分子」、「反詮釋」與以「新感受力」重估整個文學、藝術的革命性姿態,包括最廣為人知的〈論「坎普」札記〉(美國新聞學會選為二十世紀百篇最重要文獻之一)、〈反詮釋〉,亦有對沙特、卡繆、李維史陀等作家,對布列松、高達、雷奈等電影大師,以及當代宗教思想、精神分析等具啟發性的分析。最後並收錄一九九六年西班牙譯文再版時,桑塔格為自己所帶來的「文化旋風」現象特別為讀者撰寫的後記:〈三十年之後〉。

  桑塔格「反詮釋」之號角,吹響在大眾文化與前衛藝術基礎之上。理論的生命力,不僅在於理論本身的鮮明與響亮,更在於該理論有著現實的根基,捕捉到文化潮流的氣味,並能做出精確描述與測度。

國際好評

  「桑塔格的論文對我們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不但是了不起的闡述,更應該說是一種成就。」── 墨西哥小說家 卡洛斯‧富安蒂斯(Carlos Fuentes)

  「桑塔格已經變成這個時代作家與思想家的象徵:不但是分析家、吟頌史詩者,更有著銳利眼光,集眾人詰難與推崇於一身,卻如此具有良知。」──《時代》雜誌(Time)

  「令人目眩的智性表現。」──《風格》雜誌(Vogue)

  「身為美國最重要評論家之一的桑塔格,不僅由於她的聰明才智,還有她做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影響力。」──《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一九三三年生於美國紐約。難以歸類的傑出寫作者,不僅是小說家、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符號學家,也是電影導演、劇作家與製片,影響遍及各領域,與西蒙.波娃、漢娜.鄂蘭並列二十世紀最重要三位女性知識分子,公認為「美國最聰明女人」、「美國公眾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家」。

  她的每一本著作發表皆為文化盛事。代表作品包括:一九六六年《反詮釋》甫出版即成大學院校經典,名噪一時 ; 一九七七年《論攝影》獲得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為攝影理論聖經 ; 一九七八年《疾病的隱喻》肇始於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女性國家書會將之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世界女性著述」之一 ; 二○○○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為她贏得美國國家書卷獎。

  桑塔格一生獲獎無數,一九九六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 ; 二○○一年獲耶路撒冷獎,表彰其終身文學成就 ; 二○○三年再獲德國圖書交易會和平獎。其人雖已於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離世,但她提出的問題仍不斷敲打讀者心靈,全世界也從未停止對她的思考與懷念。

  相關著作
  《論攝影》
  《旁觀他人之痛苦》

譯者簡介

黃茗芬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社會理論組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碩士。以翻譯小說、文學與人文作品為職志。
 

目錄

(I)
反詮釋
論風格

(II)
藝術家是典型的受苦者
西蒙娜.薇依
卡繆的札記
米歇爾.雷希斯的《成長秘史》
做為英雄的人類學家
喬治.盧卡奇的文學評論
沙特的《聖惹內》
娜塔莉.薩洛特與小說

(III)
尤奧斯高
《副手》的省思
悲劇之死
去看戲等等
馬拉/薩德/亞陶

(IV)
布列松電影中的精神風格
高達的《賴活》
災難的想像
傑克.史密斯的《耀眼的傢伙》
雷奈的《穆里愛》
論小說和電影的筆記

(V)
沒有內容的敬虔
精神分析與諾曼.布朗的《生與死的對抗》
即興創作表演 ── 一種激進的並列藝術
關於「坎普」的札記
一種文化和新感性

後記 ── 三十年之後

 
 

序言

  本書收錄的文章和評論,涵括了我在1962到1965年間所寫的大多數評論文字,而這段期間,正是我生命中一段頭尾鮮明的時期。我在1962年初完成第一本小說《恩人》(The Benefactor)。1965年底,開始進行第二本小說。漫溢在批評文字裡的能量和焦慮,有著明確的開始和結束。那段追尋、反思和探索的時期,距離《反詮釋》一書在美國出版的時間似乎已經有點遙遠,而在一年後的現在,當這本評論集以平裝版再版時,那段日子似乎更是久杳。

  在這些文章中,我的確大肆談論了某些藝術作品,同時也暗示性地對評論家的任務提出看法,但我知道,這本書中所收錄的文章並不能算是嚴格道地的評論。除了一些報導式的文章之外,大部分或許能稱之為後設評論—假如那不是個過於偉大的名字。我是以帶有獨特偏好的熱情,針對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主要是當代藝術作品,在我心中引發的問題進行書寫:我希望能揭露和釐清隱藏在特定判斷和品味之下的理論假設。雖然我不曾就藝術或現代性提出某種「立場」,但某些一般性的立場似乎已經成形,並日益急切地在我所寫的各種文章中發聲。

  對於當初自己所寫下的部分內容,如今的我並不贊同,但這並非想做更正或修改的那種不贊同。雖然我認為自己過於高估或低估我所討論過的某幾部作品的優劣,但這和特定的評判轉變幾乎無關。無論如何,這些文章可能擁有的價值,不再僅於這些特定評價,而是在於所提出問題的趣味性。最終,我並不喜歡為藝術作品做評比(這便是為什麼我總是避免寫自己不欣賞的事物)。我像熱情者和堅決支持者般的寫作—並帶有某種,現在對我來說是,天真。我並不了解寫作關於新的或鮮為人知的藝術活動,會在立即的「溝通」時代有顯著影響。我不知道自己仍然要痛苦地學習,在《宗派評論》(Partisan Review)中諸多的文章,變成《時代》(Time)雜誌中的熱門告誡之速度。所有我的勸誡性語調,除了自己之外,我沒有嘗試引導任何人進入應許之地。

  對我來說,這些文章已經完成它們的任務。透過更清晰的雙眼,我以不同方式看待世界;我身為小說家任務的觀念也基本地改變了。我用這樣的方式來描述過程。在我寫評論文章之前,我不相信其中許多想法;當我開始寫它們,我相信自己所寫的;隨後而來的,我變成再次不相信某部分相同的想法—但是來自於一種新的觀點,這種觀點是包含於文章中論點真實的部分。寫作評論證明了是一種知識分子剖白的行動,就像知識分子的自我表述一樣。對我來說,我的印象並不是解決了一定數量誘惑的和困難的問題,而更像是將這些問題用盡。但是毫無疑問的,這是一種幻想。問題依舊存在,還為更多值得其他好奇的和具反省力的人所談論,或許這本蒐集近來對藝術思考的合集,與此有某種關係。

  〈沙特的《聖惹內》〉、〈悲劇之死〉、〈娜塔麗‧薩洛特與小說〉、〈去看戲等等〉、〈關於「坎普」的札記〉、〈馬拉/薩德/亞陶〉和〈論風格〉(On Style)等篇,起初是在《宗派評論》中發表;〈西蒙娜‧薇依〉、〈卡繆的札記〉、〈米歇爾‧雷希斯的《成長祕史》〉、〈作為英雄的人類學家〉和〈尤奧斯高〉則發表於《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喬治‧盧卡奇的文學評論〉和〈《副手》的省思〉則在《每週書評》(Book Week)中發表;〈反詮釋〉在《長春藤》(Evergreen Review)中發表;〈沒有內容的敬虔〉、〈藝術家是典型的受苦者〉和〈即興創作表演:一種激進的並列藝術〉發表於《第二次再來》(The Second Coming);〈高達的《賴活》〉發表於《電影觀眾》(Moviegoer);〈一種文化和新感性〉(以摘要的形式)發表於《小姐》(Mademoiselle);〈傑克‧史密斯的《耀眼的傢伙》〉則在《國家》(The Nation)中發表;〈布列松電影中的精神風格〉是在《第七藝術》(The Seventh Art)中發表;〈論小說和電影的筆記〉和〈精神分析與諾曼‧布朗的《生與死的對抗》〉是在《副刊》(The Supplement)(《哥倫比亞觀察者》〔Columbia Spectator〕)中發表;〈災難的想像〉則在《評論》(Commentary)。(某些文章則以不同的篇名刊登。)我感謝這些雜誌的編輯允許文章再度付梓。

  雖然威廉‧菲利普(William Phillips)通常反對我的意見,但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向他的慷慨鼓勵致謝;還有在過去七年來的許多對話中,我向安妮特‧米切爾森(Annette Michelson)與我分享她的博學和品味致謝;向理查德‧霍華德(Richard Howard)協助閱讀大部分文章,並指出幾個事實和修辭上的錯誤致謝。

  最後,我盼望能寫下對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感謝,它去年以獎金支持我能專心寫作,這也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在這段期間我得以寫出這本書中所蒐集的某些文章,以及其他的作品。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3674
  • 叢書系列:桑塔格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1.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1.5
|
2021/09/29
對照原文讀才察覺譯者功力實在不夠,看起來有讀懂的句子沒辦法適切轉化為中文,有些段落看起來是既沒有理解作者原意,也不曉得怎麼寫成中文,於是乾脆就按字面翻,有拼湊成句就好。很好奇對譯者和編輯而言這樣的文章真的是可讀的嗎?桑塔格原文沒有很容易,但至少有發展邏輯可循,譯成這樣連中文脈絡都沒有,說實在不如不要出。
麥田翻桑塔格的曾有陳耀成、黃燦然和程巍等人,好不好是一回事,至少讀起來是中文。再者譯成這樣,譯者不可能沒有感覺此書超過自己能力,硬著頭皮譯完成書,對原作者、譯者、中文讀者而言都非益事。望出版社三思。
展開
user-img
1
|
2020/07/15
翻譯實在糟糕透頂!文句不順、不合中文文法的程度令人吃驚,有些段落不對照原文根本無法看懂。這麼重要的作品,如果能仔細做好一定能長賣,出版社為何不肯用心?
展開
user-img
1
|
2017/10/06
滿懷期待閱讀這本重要著作,但讀後發現多篇翻譯謬誤,對照英文原文閱讀,發現除了文意錯誤,字詞翻譯錯誤之外,甚至有篇章段落前後誤植的錯誤。出版社和譯者應該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讓讀者做校對工作實在失職!甚至可能誤導讀者概念,實在應該檢討!
建議有需要的讀者,在網路上搜尋原文閱讀,才能得到正確資訊。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