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鐘樓應該有怪人:我的歐亞紀行

鐘樓應該有怪人:我的歐亞紀行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行旅於巴黎聖母院、鹿特丹的方塊屋、奧斯陸的小精靈、西班牙佛朗明哥舞的發源地塞維亞、中國的江南水鄉、慕田峪長城……你看見了什麼?

  誠如旅行文學家陳室如所言,「此書中的足跡涵蓋歐洲與亞洲共十二個國家,記錄多年海外訪學交流的難得體驗,以學者身分開展的人文之旅,連綴東西方多處學術機構與藝術殿堂,嚴謹平實的文字風格,信手拈來各式豐富知識典故,跨越疆界,更使得遊記充滿了厚度與深度。」作者王基倫以外來者的眼光,在異國作平實真誠的記錄,記錄異國風情的同時,也重塑自己的故事,以文字建構起奇幻世界,與您一起感受當地的美好。

本書特色

  「此書中的足跡涵蓋歐洲與亞洲共十二個國家,記錄多年海外訪學交流的難得體驗,以學者身分開展的人文之旅,連綴東西方多處學術機構與藝術殿堂,嚴謹平實的文字風格,信手拈來各式豐富知識典故,跨越疆界,更使得遊記充滿了厚度與深度。」--旅行文學家陳室如專序推薦

名人推薦

  旅行文學家陳室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基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副教授、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古今文選》主編、《師大學報》主編,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國文天地》編輯顧問、篔簹書院學術顧問、柳宗元學會副會長,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指導博士班、碩士班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專研中國古代散文、唐宋文學,著有《孟子散文研究》、《韓歐古文比較研究》、《韓柳古文新論》、《四史導讀》、《韓愈詩選》、《唐宋古文論集》、《國語文教學現場的省思》、《宋代文學論集》,編撰有《先秦兩漢文論全編》、《中國唐代學會會刊》、《韓愈古文校注彙輯》、《唐代文學研究論著集成》、《古今文選》、《中國歷代文選》。
 
 

目錄

序 Berthillon冰淇淋/陳室如
自序

【輯一 歐洲.荷蘭】
 到萊頓的第一天
 參加鄰家的party  
 大孩子玩興正濃 
 小橋流水人家 
 遊船與划獨木舟 
 美好的生活品質 
 單車逍遙行 
 幸福時光 
 萊頓城光復節 
 秋風過後的驚喜 
 圖書館昏倒的那一刻
 萊頓新年煙火秀 
 大隱於市的修道院
 生活的位置 
 鹿特丹的親切 
 新舊鹿特丹 
 立體方塊屋 
 風車磨坊 
 堤防小孩 

【輯二 歐洲.法國】
 鐘樓應該有怪人
 高唱凱旋歌
 向無名烈士致敬 
 羅浮宮印象
 我也喜歡蒙娜麗莎
 沉思者你在想什麼
 深情之吻 
 熱情的巴西女孩
 聖心堂的彌撒 
 街頭乞丐有得瞧
 臺灣人的茶館 
 調色盤咖啡館 
 火車臥鋪經驗 
 尼斯海灘小憩 
 銀粧世界 
 火車上的爭辯 

【輯三 歐洲.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挪威】
 殊死鬥的競技場 
 跳水最樂 
 驚豔佛朗明哥
 處罰學生的地方 
 辛苦的爸爸 
 小精靈的國度

【輯四 亞洲.中國大陸】
 那位廣東女子
 盲魚 
 蘆笛岩 
 山水間的苦行僧 
 美麗的翠湖 
 殺價記 
 青蛙的後代 
 巴山夜雨 
 媚態觀音 
 養雞女 
 天籟‧悠揚 
 泥菩薩過江 
 走一趟奈何橋 
 相見歡:武漢大學之一 
 我是個怎麼樣的人:武漢大學之二 
 走訪珞珈山:武漢大學之三
 抗日的真相:武漢大學之四 
 拆不穿的西洋鏡
 遊走朱家角
 北京烤鴨 
 慕田峪長城
 天子駕六 
 鐵塔非鐵 
 壞事變好事

【輯五 亞洲.香港/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
 香江夜景
 玩蛇的女孩 
 過自己的生活
 不是歪歪人
 水晶沙灘 
 第一次浮潛
 第二次浮潛
 馬來亞婦女
 虎豹別墅

作者自訂年表
各篇發表紀錄
 
 

自序

  整理完第一本散文集後,我就了解自己是一位平實真誠的記錄者,而不是什麼計畫型寫作的作家。這本《鐘樓應該有怪人―我的歐亞紀行》是一位旅行者的生活遊記,可能也稱不上旅行文學。我只是在出國途中,以一位外來者的身分,觀察感受當地的生活,說出個人的旅行體驗與文化想像。

  我第一次出國,已經是三十五歲的年紀。那時兩岸剛開放交流,我們從香港經過羅湖,來到深圳,深圳還是經濟特區,一般大陸民眾必須申請才可以來此地工作。走在深圳街頭,全是所謂的「無產階級工人」,衣著都是灰撲撲的,沒有一個胖子,沒有人戴眼鏡,好一個與臺灣迥然不同的世界!後來我有多次機會前往中國大陸參加學術會議,常常受到各方學者的禮遇,得以順道遊覽當地的名勝古蹟,深入了解傳統文學地景的相關知識。走遍中原大地,也走過窮鄉僻壤,可以想望古代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地理的中國,文化的中國。先民在此地留下了不少文化資產,或幸蒙保存,或慘遭破壞。曾經,我趕在長江大壩截流之前,走訪了長江三峽、酆都、秭歸、荊州,就為了看一眼即將淹沒的古蹟聚落;也曾因為受邀到武漢大學講學一個月之便,深度走訪城鄉。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身為文史學者的訓練,促成我寄寓更多的文化關懷。

  這本書的敘述主體―我,於年近半百初到荷蘭時,又多了來自異國文化的衝擊。我仔細認真的看,不盲目跟隨潮流走,追求客觀的敘述。從這時候開始,我才真正開始用心在旅行,而後由荷蘭走向法國、南歐、中歐與北歐。這本書的編輯方式即循此而來。

  輯一寫荷蘭,〈小橋流水人家〉、〈單車逍遙行〉、〈新舊鹿特丹〉、〈風車磨坊〉……都寫得很客觀。到了輯二,慢慢地,開始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感,〈鐘樓應該有怪人〉、〈向無名烈士致敬〉、〈我也喜歡蒙娜麗莎〉、〈沉思者你在想什麼〉……愈來愈能提出自我觀照的成分,這也預示了寫作風格有些轉變。

  除了自我追求轉變之外,生命性格的潛能也逐步顯現出來。譬如輯三〈驚豔佛朗明哥〉一文,有位認真的讀者提出她的讀後心得:

  「您的內心充滿了生命活力,內蘊著澎湃的激情。看著文章,我有時會訝異,您面對激烈的充滿動感場景時的強大定力,能夠清晰有序地,條理分明地看清楚紛亂場景,雜亂心境,還有陌生領域中發生的一切,用有條不紊,慢條斯理的表達,一五一十地告訴讀者。光讀文字,就能充分感受到那份舞蹈的激情和舞蹈的動率,還有場面的非凡熱鬧,裹挾著濃郁的異國風情,還有燈火闌珊盡的惶惑和清冷及無措。作為一位讀者,很幸福。」

  我知道,類似這樣的文章,在結構、選材、還有敘述上都是再三思量過的,也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如這篇文章,材料的順序安排就很有意思,卻也巧妙地吻合了心境的跌宕起伏,妙在不著痕跡地,平淡無奇地敘述口氣,與文章的激情動感構成反差而又呼應。

  這篇文章有聽覺摹寫,再有視覺摹寫,同時運用倒敘手法,始終環繞著舞者的動作與節拍不間斷的書寫,最後空間位置由小而大,從歌舞歡唱的場面走入逐步沉澱的思緒中。時空的交錯,帶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的亂中有序的場景,是舞蹈美學的完成,才能有作者筆下的好文章。我欣喜自己的文筆之美,應當是生命中潛藏的動感能量挖掘了出來,也驚訝於世間竟有如此遇合的知己。

  出自於散文理念的堅持,我希望能以忠實客觀的角度,表述當地的地景風貌,反映當地民情,呈現所見的文化視域。沒想到隨手寫出來的散文,也獲得不少的肯定。〈幸福時光〉一文,追旅思的情懷,引起多位讀者的共鳴。〈聖心堂的彌撒〉一文,被世新大學中文系丁肇琴教授看出懺悔的心靈。此外,我自己很喜歡〈堤坊小孩〉、〈火車上的爭辯〉、〈處罰學生的地方〉、〈辛苦的爸爸〉、〈拆不穿的西洋鏡〉、〈天子駕六〉……這些作品,大概是因為海外旅遊遇到不少新鮮題材,寫作主題多變化,新奇感一直留在心底。

  與一般遊客不同的是,當我深入庶民生活,從一開始荷蘭地景的了解,來到後期認識他們的內在世界後,真正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譬如單車道的平坦舒適,臺灣人如果用心五十年可以做出一些成果;但是荷蘭人推動母語的成效,人心重道德,儉樸、務實、不炫富的修養,恐怕臺灣人一百年也難以企及。我後來相信,像我這般學文史的人,出國就是增廣見聞,誠實面對內心的世界,比讀萬卷書更有收穫。

  我試圖掌握資料,重塑自己的故事,用文字建構起來的奇幻世界,帶領讀者進入他們未曾去過的異國,也能想像或感受到當地的美好。走過一甲子,生理年齡不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年齡。當我寫散文時,內心沒有包袱,只是用溫和的筆調,回望人間,跟讀者對話。我要感謝韓良憶女士、陳子浩研究員、杜瑜弟研究員、熊禮匯教授、張清華會長,以及諸多陪伴我走看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藉助大家的幫忙,才能出版這本散文集。當然也要謝謝為本書寫序的旅行文學家陳室如教授,她是我的同事;也感謝出版社的編輯鄭伊庭小姐及美編工作同仁。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452378
  • 叢書系列:釀文學
  • 規格:平裝 / 236頁 / 14.8 x 21 x 1.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鐘樓應該有怪人】

我來歐洲之前,臺北已經上演過「鐘樓怪人」音樂劇。這齣名劇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Marie HUGO, 1802-1885)的虛構小說故事〈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故事中三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吉普賽女郎,情愛交纏糾結,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只是我沒料到,這故事的發生地點―建於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的巴黎聖母院,竟然矗立在塞納河畔,是這麼的宏偉壯觀。

這是一座歌德式建築的經典之作。正面以立柱構成,由過廊分為三層。底層有三個大拱門,雕飾宗教故事人物千餘位;在拱門之上又有諸王廊,並列猶太國二十八位國王的塑像。牆柱精雕細琢,人物栩栩如生,美觀而有氣派。中間一層的左右兩側是一對莊嚴的大圓形玫瑰玻璃花窗,直徑九公尺長。花窗之美,要走進教堂,從裡往外透過光線才看得更清楚。這時候,你又會感受到教堂內莊嚴肅穆的氣氛。遊客們輕聲細語,仔細參觀主殿和環繞四周的偏殿。許多雕像、繪畫、銀器、聖物,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觀光客來到這裡,大家還想爬上鐘塔,一睹鐘樓的真面貌。

逐步登階的過程,真是「仰之彌高」。站在中間層上方,見到許多奇形異狀不知名的怪獸。牠們從鐘樓的某個尖角、牆垛,或是牆面的突出部分探出身來,或坐,或立,或俯身斜下,個個面目猙獰,以驅魔避邪的威力,守衛大教堂,守護著高空下的芸芸眾生。怪獸或站在屋椽上,或站在欄杆上,向外張望,「凌萬頃之茫然」,而我們站在牠的身後,也為牠奮不顧身的舉措,看得驚心動魄。

我們從東塔橫過西塔,怪獸一路護送我們。一般教堂都有兩個鐘塔,塔內大大小小的鐘很多。而聖母院的鐘塔之間,還有繁複的藝術雕刻懸空高掛在石壁外,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聖母院拔地而起,傍河而立,風景十分壯闊;陽光鑒照之下,但見金色光芒灑向天際線,不斷地延伸、延伸。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1/20
萬里遥相望——《鐘樓應該有怪人》讀後感
邱詩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助理教授

旅行對人的意義是什麼?席慕蓉曾為旅行做了這樣的詮釋:「在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在撇除界線、在放鬆自我、在融入他鄉、在嬉遊中觀察與反省。」那麼,旅途中見聞的廣度與深度,除了事前的行程規劃與隨機偶然的運氣外,更是旅行者自身生命厚度的反應。換句話說,旅行文學的文字就不是單純流水帳的紀錄,旅途中的景象,都是作者詩心投射出的風景。
《鐘樓應該有怪人》是王基倫教授2017年出版的散文集,收錄了他在2002到2017年間,走過荷蘭、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挪威、中國大陸、香港、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紀行散文,共74篇。在這本書中,王基倫教授是位旅人,同時也是個治學嚴謹的學者,他不是依照時間的線索編目,而是按照地理空間將這些旅途的紀行分門別類成五輯,並且在篇末附錄了作品的年表,提供讀者索引。
王基倫教授在書前序言中自詡為平實真誠的記錄者,這並不表示看似隨筆的紀錄,就是漫無目的的漫談。他在書前的〈自序〉中所說:「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身為文史學者的訓練,促成我寄寓更多的文化關懷」,王基倫教授專研中國古代散文,尤其在唐宋文學致力甚深,透過自序,我們得知作者第一次出國已經是35歲,換句話說,他是帶著他豐厚的學養與生命經驗去碰撞多元文化的火花。透過旅途,檢視文化在自己心中的份量;也透過文史學者的眼睛,旅途中的人事物都被賦予新的意義。
我們看見在作者筆下,萊頓的秋天吹起了漢朝沛縣的〈大風歌〉;泛舟時的身心舒暢,讓作者不經意道出「不亦快哉!」;看見雲南納西族的少女,用《詩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讚美她們的青春;觀覽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的文物時,聽見了著杜甫〈兵車行〉在低吟……。在這些時空錯位的字裡行間,讀者除了看見作者筆下的風景,更彷彿看見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從旅遊現場跳接到文人的眼底,處處都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投映。
這種投射將旅人眼前的風景,套上了一層文化的濾鏡。這裡說的濾鏡,指得是作者文字運用鎔鑄經典的順理成章,而不是觀察者文化本位主義的擴張。作者在這本書中呈顯的旨趣,更多的是四海齊物的人文關懷。王基倫教授在〈小橋流水人家〉中紀錄萊頓的景色:
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我總覺得這些句子的畫境很美,尤其是平面構圖不斷延伸真的很
美,就是意境悲苦了些。來到萊頓以後,更能確定河岸風景有著平面延伸之美,但也相信「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不一定悲苦,它也可以帶來安詳親切可愛的美感經驗。
同樣的小橋流水人家,可以是馬致遠筆下蒼茫景色的孤村,也可以是恍如桃源的閒適小鎮。在這兩種迥異生命情致的感受,作者明顯選擇了安居閒適的生命安頓。因此筆者以為作者並不純粹耽溺於東方的美感經驗,其所追求的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所以,在〈熱情的巴西女孩〉一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與巴西女孩聊到當地各種族間的互相混血和睦相處的狀況,有著心嚮往之的期盼。在昆明的翠湖,作者除了歷史懷古,更感受到「陵谷會變遷,人事會更迭,永恆不變的是人們喜愛柳蔭水光的心情」。而在〈泥菩薩過江〉中談到酆都的延生禪院,面對修築大壩對文物文化的衝擊,作者聚焦在當地人「走出戶外,看到的不再是行色匆匆,每個人都有一副堅毅向前的表情,心中都給自己許下了一個美好的未來」。這種將人本關懷優於文化比較、保存的追求,才是真正人文精神的所在。
齊物的觀察不只是落實在人群之上,也是對所有生物眾生平等的關懷。作者看見柳州的盲魚,感嘆「它存活在這裡,見證了廣闊的天宇之下,除了化石,除了出土的骨骸,還有一些遠古的生命留存至今」;到馬來西亞浮潛,和大家抓魚、撿貝殼、撿珊瑚。仔細觀察,把玩一陣,再放回去,體驗到「這裡是魚的世界,屬於海,生於斯,老死於斯,他們有優游自在的生活空間」。在王基倫教授的旅途中,讀者看見了千變萬化的風光,也體驗了一以貫之的人文價值。
這本書是文人行腳的紀錄,那麼除了透過文人的眼睛看世界,還有什麼特色呢?就筆者觀察,這本書在內容思想和形式技巧上,有著兩方面的顯著特徵:

一、紀行多元而立體,是作者和學者、和書籍之間的對話。
王基倫教授是位學者,伴隨著他旅程的行進,我們可以看見文人群體間交織的社交網路。書中提到了多位現當代知名學者或文人,如章因之、林欽惠、高柏、韓良憶、熊禮匯、戶崎哲彥、孫昌武、張清華、孫紹振、杜瑜弟等人,每個名字雖然都只存在於某些篇章,看似是作者旅途中的一位過客。但是透過他們的互動細細品味彼此間的交遊,雖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卻有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真摯感情。比如作者在柳州認識日本漢學家戶崎哲彥先生,兩人聊到臺北的西門町,作者看見戶崎先生的瞬間沉默,也感受到他內心的故事:
這一刻我也陷入了沉思,原來我們之間可能有過同一個時間點,看過同一個方向。
這樣溫柔真誠的待人接物,也難怪旅途中相遇的多是美好稱職的旅伴。當然,王基倫教授也有許多在旅程中認識的新朋友,他也是無分別心的與之交遊。像是旅社中熱情的巴西女孩,那被紀錄下友善的一吻,不免令讀者莞爾。而在萊頓客居時,作者更是入鄉隨俗、從善如流的參加了鄰家派對:
鄰家派對時,有人問我,為什麼研究漢學不留在臺灣,或去中國大陸,而要來到荷蘭?當我告訴他們,萊頓大學是全歐洲最早研究漢學的重鎮,他們的《通報》名聲斐然,教授群的研究成績卓著時,他們都露出驚喜的神色。
作者誠意尊重對待著他旅程中的每個人,儘管不是學界的朋友,他也主動熱心的為他們解說他所知的世界。而面對羅浮宮展示廳的警衛,他禮貌地詢問能否靠近名畫抄寫簡介,警衛爽快的答應。在廣東陳家祠碰到盡忠職守看守著藝術品的工作人員,他誠懇地向她道謝,也獲得她回報了一個親切的燦爛微笑。如此春風和煦的以禮待人,我們都見證了人文精神不只存在於旅途中的景物風光,更是在人與人交往的細節之中。
美國知名的旅行作家塞羅(Paul Theroux)曾說:「愈是孤單的旅程,他在空間實驗所說的故事,將大過生命本身。」在一趟趟的旅途中,王基倫教授當然也有獨自前行的時候,而此時他閱讀過的書本就是他最好的旅伴。跟隨著作者旅行的足跡,讀者也同時也跟著開啟了一段段人與書的對話。傅佩榮《那一年我在萊頓》、陳瑢真《荷蘭》和韓良憶《在鬱金香之國小住》等書,讓歐陸的人文風土更加立體生動。而古典文學的學養讓作者在中國大陸的旅途更是尚友古人:
在這孤寂闃黑之夜,不由自主地會想念遠方的家人;當然更了解到與思念的人「共剪西窗燭」的重逢時刻,一定要「卻話巴山夜雨時」了。
作者旅寓巴山的深夜,耳聽傾盆大雨,目見蒼茫夜色,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直接成為他對話的對象,成為異代的知音人。筆者曾經疑惑為什麼王基倫教授要用「鐘樓應該有怪人」當作書名?我想這正表示了這本書的特色,正是表現一種旅程中人與書,書與地景之間的連結。如同作者在巴黎著名的地標聖母院,就談到雨果的作品《巴黎聖母院》:
當年他在一座鐘塔的陰暗處,無意間發現一面牆上刻著一個希臘文字Anarkia(命運),因而激起他的遐思。在他的揣想下,鐘樓真的應該有怪人,他就住在這裡。
雨果看著鐘樓想像著怪人,作者看著鐘樓想像著雨果,而讀者看著鐘樓想像著他在看他。這種地景、書籍、作者疊加的層次,讓這本書的紀行更加多元而立體。

二、語言平實自然,標題充滿巧思,常有簡潔動人的警句。
我們從書末作者標示發表紀錄可以知道,這本書中多數的篇章都陸續發表在《國語日報》中。由於《國語日報》以推廣語文普及教育為主,因此作者使用的文字語言,自然不能是佶屈聱牙,追求奇險的行文風格。相反地,作者雖然身為大學教授,但整本書的遣詞造句十分平實自然,並常有簡潔而含義深刻動人的警句。我們試著誦讀作者到義大利參訪〈殊死鬥的競技場〉中的段落:
今天全世界來到維羅納的人潮,為的不是這座競技場,而是另一處有名的景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殊不知古代真的有座競技場,莎士比亞卻從來沒有來過義大利,羅密歐與茱麗葉也不是義大利人,故事純屬虛構。人們捨真實而趨之若鶩於虛幻之事,只能說愛情的力量太偉大了。
這個段落使用的詞彙並不艱澀,但是布局的巧思,讓讀者隨著作者在「有」和「無」之間反覆的切換與辯證,思考旅行與藝術創作的價值。這類的例子在全書中俯拾即是,作者到挪威的首都奧斯陸,看見廣場中反映著人生百態的雕塑而寫下:「只要人生有什麼,雕刻家就表達什麼。夫妻靜靜的相擁,孩子把父母當馬騎,女孩狂奔時揚起了秀髮……,眾多的雕塑,講述著不同的生命故事。」而在柬埔寨看見一位以弄蛇為業、提供給觀光客合照服務的女孩,作者眼見當地人生活條件的艱難,將視角切換到女孩身旁另一位仍未闇世事的女孩,嘆道:「旁邊站著一位懵懵懂懂的小妹妹,她不知道生活的艱苦,眼神望向不知名的未來。」將整篇短文的故事收束在小女孩的望向遠方。雖未落下針貶批判的文字,卻留給讀者無限延伸思考的餘韻。
王教授寫作的巧思不只在行文間造語,更是體現在標題的訂定上。在《鐘樓應該有怪人》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篇章的標題十分別緻有趣。比如〈山水間的苦行僧〉一篇,用苦行僧形容勤奮克難堅持田野調查的日本學者;又如〈泥菩薩過江〉寫長江三峽大壩對人文地景的挑戰,套用歇後語一語雙關當地的寺廟,匠心獨具。而〈青蛙後代〉一篇則是鎔鑄納西族文化與當地旅行的體驗,勾勒出納西族人清純天真、與世無爭的生活樣貌,都在在讓讀者拍案叫絕,讚賞作者設題的巧妙。
《鐘樓應該有怪人》一書,思想內容深刻,行文流暢,又多有嘉言警句,入選文化部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公布名單。專家評選的結果,誠屬實至名歸。文到最後,請循其本,回歸到這篇讀後感最初的設問,透過王基倫教授的《鐘樓應該有怪人》這本書,我們看見了作者折射出怎樣的一個世界?那是一個文史學者眼中人文薈萃的天地,有歷史故事的沉積,有藝術作品的冶煉,有學者文人間的對話,還有更多眾生平等的人文關懷。

(《國文天地》第38卷第6期,總號450期,頁91-94,2022年11月)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